【學黨史】重慶談判
時間:2022-05-18 13:05:50 來源:萬通教育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就中國未來的發展前途、建設大計在重慶進行了一次歷史性會談。
抗戰勝利后,蔣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舉行和平談判,面商國家大計。中國共產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民主,決定派毛澤東等去重慶商談。8月25日,中共中央發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26日,向黨內發出《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28日,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由延安飛抵重慶。
經過43天的艱苦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并公開發表。國民黨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雙方協議“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雙方還確定召開各黨派代表及無黨派人士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和平建國大計。這是重慶談判最重要的兩項成果。此外,談判還達成迅速結束國民黨的“訓政”,實現政治民主化;黨派平等合法;釋放政治犯等協議。由于蔣介石堅持統一軍令、政令,取消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拒絕承認解放區各級民選政府的合法地位和公平合理地整編全國軍隊的主張,雙方在這些根本問題上沒有達成協議。10月11日,毛澤東返回延安,周恩來、王若飛仍留在重慶繼續談判。
重慶談判和“雙十協定”的簽訂,使國民黨被迫承認中共的平等、合法地位,承諾召開各黨派參與的政治協商會議,使中國共產黨關于和平建設新中國的政治主張被全國人民所了解,從而推動了全國和平民主運動的發展。重慶談判作為戰后中國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國共兩黨的合作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戰后中國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時也為國共兩黨關系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